24
400-839-2968
微信码
扫一扫添加微信
当前位置:之美网 > 资讯 > 眼科 > 高度近视眼底改变是什么意思

高度近视眼底改变是什么意思

医院 医院:
医生 医生:
项目 项目:
编辑:美肤小窍门
更新时间:2025-05-18 11:59:01
阅读:

高度近视是指600度以上的屈光不正,由于眼球过于增长而出现一系列眼底改变。高度近视眼底的改变主要包括前后轴过度增长、后巩膜葡萄肿以及周边视膜变性等。

1. 前后轴过度延伸:随着年龄的增加,晶状体逐渐变得坚硬,弹性逐步降低,睫状肌的收缩能力也随之减弱。在眼轴延长的过程中,睫状肌无法有效进行调节,导致近视程度不断加深,并可能引发后极部病变,例如后焦区出现灰黄色沉积物、豹纹状变化以及锯齿缘断裂等情况。如果出现玻璃体后脱离的现象,将更容易加速后极部的后退速度,终可能使后极部降至视盘平面或更低的位置。此外,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后半部分通常比前半部分短,因此更容易出现轴向发育过长的现象。

2.后巩膜葡萄肿:由于眼球壁中除了角膜外,坚韧的是巩膜组织,而高度近视时因后巩膜强度降低,为保持其固有形状,需增加后巩膜的胶原纤维数量来加强巩膜厚度,从而表现为后巩膜显著隆起,形似葡萄,称为后巩膜葡萄肿。

3.周边视膜退行性变:在高度近视患者中,眼球后极部的拉长现象尤为显著,且后极部与锯齿缘之间的距离差异较大。加之玻璃体后皮质的牵引力,使得后极部相对固定,而锯齿缘则随着玻璃体后皮质向前移动,这样便导致后极部与锯齿缘之间的视膜发生分离。此外,由于脉络膜上腔的萎缩,视膜色素上皮层也会随之萎缩,进而引发周边视膜的格子状变性、弧形斑、瓶状变性和地图状皱褶等一系列变化。

4.其他改变:随着病情进展,高度近视眼底还可能出现豹纹状眼底、漆裂纹样变性、视膜劈裂、黄斑裂孔等眼底病理改变。

高度近视是致盲的重要因素之一,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,包括裸眼视力、矫正视力、眼压、视野、眼轴长度、角膜曲率等。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,防止眼睛受到外伤,以免引发视膜脱落等重后果。

眼科
评价(已有0人点评)
Copyright © 2025 之美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