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牙龈健康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,而牙龈癌更是其中令人担忧的重度疾病。牙龈癌的肿块特征不明显,容易被忽视,导致病情延误。了解牙龈癌肿块的位置、形态、质地及伴随症状,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异常,采取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措施。接下来,我们就为您详细揭秘牙龈癌肿块的相关特征。

牙龈癌肿块的位置与形态
牙龈癌肿块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。它好发于磨牙区(后牙区域)或牙龈与颊黏膜交界处,在上颌牙龈和下颌牙龈较为多见。
在不同的发病阶段,牙龈癌肿块的形态会发生变化。早期时,可能仅表现为小溃疡、红斑、硬结或增厚区域,也可能呈现小的菜花状肿物。这些肿物长时间难以愈合,肿块也不易消退缓解。部分早期肿块类似粗糙的斑块,触感类似软骨。而到了后期,肿块会发展为菜花状、结节状或不规则肿块,表面可呈颗粒状,部分肿块表面覆盖白色或红色斑块(白斑或红斑),边界不清。随着病情进展,肿块逐渐增大,表面光滑,呈淡紫色,突出于牙龈表面,之后易发生溃烂、坏死,局部组织可呈黄白、污灰色。

牙龈癌肿块的质地特点
牙龈癌的肿块质地通常偏硬且固定,但会因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。在早期阶段,多数表现为硬结,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,不易推动,触感类似软骨。
当处于进展期或合并感染时,若肿 瘤内部出现坏死、液化或感染,肿块可能触感变软,甚至形成溃疡或表面糜烂。若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,可能触及微痛性硬块,活动度差。

牙龈癌肿块的伴随症状
牙龈癌肿块往往伴随着一些症状。首先是易出血,轻微刺激(如刷牙、咀嚼)即可引起牙龈出血,触碰或咀嚼时也容易出血。
牙齿问题也是常见的伴随症状。肿 瘤侵犯牙槽骨会导致牙齿支撑结构破坏,引起牙齿松动、移位甚至脱落;若牙齿被拔除,还会有更多的牙齿松动。
疼痛或麻木在晚期较为明显,可能累及神经,出现持续性疼痛或下唇麻木(下颌牙龈癌),还可能出现放射性疼痛至耳部或头部。
如果侵犯咀嚼肌或颞下颌关节,可能影响张口功能,患者会出现张口和进食困难的情况。长期不愈合的溃疡(超过2周)也是牙龈癌的典型表现。
此外,牙龈癌可能导致口腔出血和口臭等症状,这些症状可能与癌症引起的组织坏死和感染有关。中晚期还可能出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(如下颌下、颈深淋巴结),质地硬、活动度差。

牙龈癌肿块与其他疾病的鉴别
为了更正确地判断牙龈问题,需要将牙龈癌肿块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。普通牙龈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,表面有黄白色假膜,边界清晰,1 - 2周自愈;而癌性溃疡长期不愈合,边缘隆起且质地硬。
牙周炎表现为牙龈红肿、出血,但无明显肿块;牙龈增生多为药物性(如某些降压药)或炎症性,质地较软,可通过治疗缓解。良性肿 瘤如纤维瘤、牙龈瘤等,通常生长缓慢,边界清晰,无浸润性生长或骨质破坏。良性肿 瘤一般是球形或者半球形的肿物,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,若出现继发感染,才会出现疼痛。

需要警惕的牙龈癌异常表现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需要警惕一些异常表现。持续2周以上的溃疡或肿块,尤其是抗炎治疗后无改善,就需要引起重视。短期内快速增大的牙龈肿物,或伴随牙齿松动、口腔麻木,也可能是牙龈癌的信号。不明原因出血或口腔异味加重,以及颈部淋巴结微痛性肿大且逐渐变硬,都可能与牙龈癌有关。

牙龈癌肿块的诊断建议
如果发现牙龈不明硬块、溃疡或异常出血等情况,尤其是持续不愈或伴有疼痛、出血、肿胀等症状,应尽早就医。口腔科医生一般会通过触诊、影像学检查(CT/MRI)或活检明确诊断,其中活检是确诊金标准。
对于长期吸烟、饮酒、嚼槟榔或有口腔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,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避免忽视口腔内微小变化,如白斑、红斑或黏膜粗糙。这样才能早发现、早治疗牙龈癌,提高治疗成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热门搜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