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开颌问题不仅影响面部美观,还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、发音异常等诸多困扰。不过,大家不必过于担忧,目前针对开颌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。接下来,我们将详细介绍开颌的定义、临床表现、成因、治疗方法以及常见人群,希望能为受开颌问题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。

开颌的定义及表现
开颌是一种口腔颌面部的畸形,指在正中位及非正中位,或正中咬合位时,上下颌部分牙齿在垂直方向上无咬合接触,即闭嘴时上牙和下牙之间存在缝隙。正常情况下,上下牙咬合时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切端,有浅覆合、浅覆盖,垂直和水平方向覆盖牙齿切端1 - 3mm ,开颌则无法达到这种正常咬合关系。
开颌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面部特征和口腔问题两方面。在面部特征上,患者面下1/3过长,呈现长面型,微笑时可能露龈。而在口腔问题方面,牙齿排列不齐,咀嚼功能欠佳,前牙不能咬合导致咀嚼功能减退,部分唇齿音发音不准,后牙牙齿过度磨耗。

开颌的成因分析
开颌的形成有多种原因,其中不良习惯是一个重要因素。长期吮指、吐舌、咬唇、咬硬物等,会对牙齿和颌骨施加异常压力,阻碍牙齿正常萌出与排列。例如,孩子长时间吮指,会使上前牙向前倾斜,下前牙向后倾斜,从而导致开颌。
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。若家族中有开颌患者,个体遗传相关基因概率增加,开颌出现可能性上升。这意味着如果家族中有开颌的遗传史,后代患开颌的风险相对较高。
替牙障碍也可能造成牙齿开颌。替牙期乳牙早失、恒牙迟萌等异常情况,会影响牙齿的正常替换和排列,进而引发开颌。比如,乳牙过早缺失,可能会导致相邻牙齿向缺隙处倾斜,影响恒牙的萌出位置。
疾病因素同样会导致开颌。如佝偻病影响钙磷代谢,导致骨骼发育异常,影响颌骨正常生长;唇腭裂等疾病也可能影响口腔颌面部正常发育,从而引发开颌问题。

开颌的治疗必要性
开颌不仅影响面部美观,还可能导致咀嚼功能下降、发音异常、牙周围组织健康受影响等问题。咀嚼功能下降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发音异常可能会对患者的社交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,牙周围组织健康受影响则可能引发一系列口腔疾病。
因此,若开颌影响到正常咀嚼功能、口腔健康或者面部美观,需要及时治疗。若未造成重度影响,可先观察,但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出现症状加重或其他口腔问题应及时就医。

开颌的治疗方法
日常干预
日常干预对于开颌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。首先是纠正不良习惯,如在手指上绑橡皮筋提醒自己,家长检查引导儿童。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改掉不良习惯,减少对牙齿和颌骨的异常压力。
口腔肌肉锻炼也是重要的一环。进行抿唇、鼓腮等口腔运动,能够增强口腔肌肉力量,有助于改善开颌情况。此外,饮食调整也必不可少,要避免长期食用过于精细、柔软食物,适当增加苹果、玉米等有一定硬度的食物,刺激颌骨发育。
专精治疗
对于牙性开颌,牙套矫正是常用的治疗方法。常见牙套包括传统金属牙套、陶瓷牙套、隐形牙套等,通过施加外力引导牙齿移动到正常位置。不同类型的牙套各有优缺点,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套。
对于因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重度开颌,则需要采用正颌外科手术。先通过手术调整颌骨的位置和形态,再配合正畸治疗精细调整牙齿排列。这种治疗方法虽然相对复杂,但对于重度开颌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
开颌的常见人群
开颌在临床上较少见,一般常见于青少年时期。青少年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牙齿和颌骨尚未完全定型,不当习惯易导致前牙区开合。而后牙开合常见于前牙对刃或第三磨牙阻生等情况。
了解开颌的常见人群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这些人群的口腔健康,及时发现和纠正开颌问题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