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牙齿稀疏牙缝大不仅影响美观,还可能对口腔健康造成一定影响。牙齿稀疏牙缝大可能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多种因素导致,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具体原因。

先天性因素导致牙齿稀疏牙缝大
遗传因素影响牙胚发育:家族中有牙齿稀疏牙缝大的情况,遗传基因可能影响牙胚发育,使后代出现类似问题。一方面,它会导致牙齿形态、大小以及数量异常,造成牙缝较大;另一方面,也可能影响牙量与骨量的协调性,使牙量相对小于骨量,牙齿排列稀疏,牙缝增大。比如父母牙齿稀疏,孩子出现同样问题的概率就会增加。
先天性缺牙造成牙缝增大:部分人因先天发育异常存在牙齿缺失,正常牙齿数量减少,剩余牙齿间空间增大,就表现为牙齿稀疏、牙缝大。这种先天性缺牙可能是单个牙齿缺失,也可能是多个牙齿缺失,都会对牙齿的排列和美观产生明显影响。
牙量骨量不调致牙齿排列稀疏:牙量指牙齿大小及数量,骨量指牙槽骨大小。当牙量相对小于骨量时,牙齿在牙槽骨上排列稀疏,牙缝增大。就像在一个大的牙槽骨空间里,牙齿数量少或者体积小,自然就会出现排列稀疏的情况。
牙齿发育不良引发牙缝问题:如过小牙,牙齿本身发育较小,就会导致牙齿之间的缝隙过大。过小牙可能是个别牙齿出现这种情况,也可能是多颗牙齿,从而影响整个牙齿的美观和排列。

后天性因素引发牙齿稀疏牙缝大
不良口腔习惯产生异常力量:长期吮指、舔牙、咬唇、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,会对牙齿产生异常力量。例如,经常用舌头舔牙,牙齿受向外推力,易移位出现牙缝;偏侧咀嚼使一侧牙齿过度磨损,另一侧缺乏刺激,牙弓发育不协调,造成牙齿稀疏牙缝大。特别多人在小时候养成了这些不良习惯,如果不及时纠正,就会对牙齿排列产生不良影响。
牙周疾病破坏牙齿排列:牙周炎、牙龈炎等常见牙周疾病,会破坏牙周组织,导致牙槽骨吸收,牙齿支持组织减少,牙齿逐渐松动、移位,原本紧密排列的牙齿间出现缝隙。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和牙龈炎症,还会引起牙龈萎缩,使牙龈乳头发炎、出血、高度降低,长时间持续会让牙缝变大。所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,预防牙周疾病非常重要。
牙齿缺失导致牙缝变大:某颗牙因某些原因掉落,未及时镶牙或种牙,时间久了其他牙齿会向空位生长,导致牙齿缝隙变大。比如因为龋齿重度导致牙齿拔除,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,周围牙齿就会逐渐移位,影响牙齿的整体排列。
牙齿磨损破坏接触关系:随着年龄增长,牙齿长期咀嚼食物会发生生理性磨损。若有夜磨牙、紧咬牙等情况,会加速牙齿磨损,使牙齿变短、变小,破坏牙齿之间的接触关系,进而出现牙缝。夜磨牙和紧咬牙不仅会加速牙齿磨损,还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。
外伤影响牙齿排列:牙齿受外力撞击等外伤,可能发生移位、脱位等,即使治疗复位,也可能影响牙齿排列,造成牙齿间出现间隙。比如在运动中不小心撞到牙齿,就可能导致牙齿出现移位等情况,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。
龋齿导致牙缝增大:牙齿龋坏也可能导致牙齿之间的缝隙变大。龋齿会使牙齿的结构受到破坏,如果龋坏发生在相邻牙齿之间,就会导致牙齿之间的间隙变大。
换牙期异常影响牙齿排列:换牙期恒牙萌出顺序异常,或者乳牙过早脱落,都可能导致牙齿稀疏牙缝大。在换牙期,恒牙和乳牙的交替过程需要正常进行,如果出现异常情况,就会影响牙齿的更终排列。
正畸治疗后出现牙缝:正畸治疗后,牙齿在新位置排列整齐,可能会出现牙缝。虽然正畸治疗的目的是让牙齿排列整齐,但在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后,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导致牙缝的出现。

应对牙齿稀疏牙缝大的建议
如果发现牙齿稀疏牙缝大,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,以便明确具体原因,并在医生的诊断和建议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。同时,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洁牙、检查,对于预防此类问题也非常重要。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正确刷牙、使用牙线等,定期洁牙可以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菌斑,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