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嘴凸不仅影响面部美观,还可能对口腔功能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。要解决嘴凸问题,首先得正确判断是否嘴凸以及是哪种类型的嘴凸,可通过自我观察和专精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。

自我观察判断嘴凸
自我观察是初步判断嘴凸的便捷方法,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。
照镜子观察:站在镜子前仔细观察面部,着重留意嘴巴部位。查看上唇与下唇的位置关系,以及上下牙齿的咬合状况。若上唇或下唇向前突出,或者上下牙齿无法正常咬合,就可能存在嘴凸问题。这是一种直观的判断方式,能让我们对自己的嘴部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。
牙齿咬合情况:尝试闭合嘴巴,观察牙齿能否正常对齐。若有一颗或多颗牙齿明显突出,这可能是嘴凸的迹象之一。牙齿的咬合情况是判断嘴凸的重要依据,因为嘴凸往往会导致牙齿排列和咬合出现异常。
嘴唇张力变化:做一些表情,如微笑或嘟嘴,感受嘴唇的张力。若嘴唇张力过大或过小,可能与嘴凸有关。正常情况下,嘴唇在做表情时张力是相对均匀的,而嘴凸可能会改变这种张力平衡。
面部轮廓特征:从正面和侧面观察面部轮廓。嘴凸可能会使面部整体形状发生改变,导致面部轮廓线条不流畅。从正面看,嘴凸可能会让面部显得不协调;从侧面看,可能会破坏面部的优美曲线。
嘴唇自然状态:留意嘴唇在自然状态下的位置。如果嘴唇经常处于张开状态,可能提示有嘴凸问题。正常情况下,嘴唇在自然状态下应该是轻轻闭合的,若经常张开,可能是嘴凸导致的。
侧面照片辅助:可以让别人从侧面给自己拍照片,在照片上观察嘴的凸度;也可以对照镜子,从前方查看是否有开唇露齿、嘴唇合不上的情况;还能让家人帮忙观察面部侧面的形态,综合判断嘴凸情况。照片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嘴部的实际情况,结合他人的观察,能提高判断的正确性。

区分牙性嘴凸和骨性嘴凸
判断嘴凸类型对于后续的治疗非常重要,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区分牙性嘴凸和骨性嘴凸。
外观表现差异
骨性嘴凸:牙齿、上颌骨以及鼻子周围向前鼓出,嘴唇难以包住牙齿,导致露出的牙齿过多。而且骨性嘴凸遗传性较强,如果父母有骨性嘴凸,子女大概率也是骨性嘴凸。这种类型的嘴凸从外观上比较容易识别,面部的整体变化较为明显。
牙性嘴凸:上唇和鼻子周围不鼓,仅有牙齿往外突出。与骨性嘴凸相比,牙性嘴凸的外观表现相对局限,主要集中在牙齿部位。
专精检查判断
通过视诊和头颅侧位片测量可以明确诊断。
牙性嘴凸:面部视诊可见嘴部前凸,头颅侧位片测量显示上下颌骨形态及相对位置基本正常,但上下颌牙列之间的相对关系,以及牙齿在颌骨内的位置存在异常,如覆盖过大、上前牙过度唇倾等。专精的检查能够更正确地判断牙性嘴凸的具体情况。
骨性嘴凸:面部视诊可见嘴部前凸,头颅侧位片测量显示上下颌骨间相对位置关系异常,下颌骨相对上颌骨后缩,牙齿于颌骨内的位置可正常或异常。头颅侧位片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的情况,为判断骨性嘴凸提供重要依据。
牙根生长方向判断
观察牙根生长方向,即牙齿是直着向下生长,还是斜着向前生长。如果是直着向下生长,针对天生骨性凸嘴,拔牙后做牙齿矫正是没有太大成效的;如果是斜着向前生长,可通过拔牙后做正畸(戴牙套)改善。牙根生长方向与嘴凸类型和治疗方法密切相关,了解这一点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。

专精检查的必要性
尽管通过自我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嘴凸以及区分牙性和骨性嘴凸,但图片判断和自我观察有时并不正确。因此,如果怀疑自己存在嘴凸问题,建议前往口腔科、五官科、整形美容科进行专精检查。
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、检查和可能需要的影像学检查(如拍摄X线影像、CT检查等),来确定是否存在嘴凸、嘴凸的类型以及嘴凸的程度,并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。专精的医生和精良的检查设备能够提供更正确的诊断结果,为患者制定出更适合的治疗方案,从而有效地解决嘴凸问题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