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牙周炎让许多人深受困扰,牙龈出血、口臭、牙齿松动等问题不仅影响口腔健康,还会降低生活质量。由于牙周炎病因复杂,与口腔内环境、患者年龄、自身系统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因素都有关系,无法完全有效治疗,但通过规范的综合治疗和长期维护,能有效控制病情、阻止恶化并修复口腔健康。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牙周炎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。

基础治疗:清除感染源
基础治疗是治疗牙周炎的第一步,主要目的是清除感染源。其中洁治与刮治是重要的手段。龈上洁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洗牙,它能清除牙齿表面及牙龈边缘的牙菌斑、牙结石,有效减少牙龈红肿出血的情况。而龈下刮治则针对牙周袋内的深层结石和感染物质,通过精细器械刮除,必要时还会结合激光或超声设备辅助清洁,确保清除干净。
在洁治与刮治之后,还会进行牙面抛光与根面平整。这一步骤能减少牙面粗糙度,防止菌斑再次堆积,促进牙龈与牙齿贴合。此外,口腔卫生指导也至关重要。医生会医生患者正确刷牙方法,如巴氏刷牙法,以及牙线、牙缝刷的使用技巧,强调每日清洁的重要性。同时,医生还会修复不良修复体,矫正食物嵌塞和咬合创伤,消除菌斑滞留因素。

手术治疗:修复受损组织
若基础治疗后仍存在深牙周袋或骨缺损,就需要进行手术干预。牙周翻瓣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,医生会切开牙龈暴露牙根和牙槽骨,完全清除深层结石和病变组织,必要时进行骨修整。引导组织再生术(GTR)则是放置生物膜或骨粉,促进牙周膜、牙槽骨再生,修复因炎症破坏的支持结构。
对于牙龈萎缩重度者,牙龈移植术是不错的选择。通过自体或人工组织移植覆盖暴露的牙根,能改善美观和敏感问题。此外,还有其他手术方式。对于少部分患牙较为集中、已失去较多牙齿的情况,可优先考虑手术治疗;对于牙周炎导致的脓肿和牙周脓肿,可通过切开引流治疗;影响牙齿修复和咀嚼功能的患者,可进行拔牙手术或植骨手术等。

辅助治疗:控制炎症与感染
辅助治疗能帮助控制炎症与感染。局部用药是常用的方法,在牙周袋内注入缓释抗菌凝胶,如盐酸米诺环素,或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,都能有效抑制细菌。在急性感染期,可短期口服抗生素,如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,但一定要遵医嘱,避免滥用。
激光治疗也是辅助治疗的一种,它能辅助杀灭牙周袋内细菌,减少炎症反应,促进组织愈合。通过这些辅助治疗手段,能更好地控制牙周炎的炎症,为后续治疗和修复创造良好条件。

长期维护:防止复发
长期维护对于防止牙周炎复发至关重要。定期复诊是必不可少的,患者需要每3 - 6个月检查牙周状况,必要时进行维护性洁治。自我管理也特别关键,患者要坚持早晚刷牙、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,同时戒烟并控制糖尿病等全身疾病。
若存在牙齿松动或咬合创伤,还需要进行咬合调整。通过调磨或夹板固定改善受力分布,减轻牙齿负担,保护牙周组织。只有做好长期维护,才能较大程度减少牙周炎的复发风险。

关键注意事项
早诊早治非常重要。牙龈出血、口臭、牙齿松动均为牙周炎的预警信号,一旦出现这些症状,应及时就医,这样可以避免病情发展到重度牙周炎。
全身健康与牙周炎密切相关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病,因为如果基础病控制不好,特别容易加重牙周炎。此外,要认识到牙周炎造成的不可逆损伤,已破坏的牙槽骨和牙龈无法完全修复,治疗目标是阻止进一步恶化。
总之,牙周炎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和长期维护相结合。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,保持良好的口腔习惯,才能有效控制病情,维持牙齿功能与健康。若病情重度,如出现牙齿松动、牙龈反复肿胀等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