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偏颌不仅会导致牙齿咬合不正常,还容易造成大小脸等面部不对称问题,影响个人形象和口腔健康。不过,通过分型而治,采用正畸、手术等多种方法,能够有效改善偏颌问题。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偏颌的类型判断以及具体的矫正方法。

偏颌类型及判断方法
偏颌主要分为牙性偏颌和骨性偏颌,可通过拍摄口腔 CT 或口腔全景片进行正确判断。
牙性偏颌:这种类型的偏颌左右颌骨对称,但上下颌牙齿中线偏离颌面中线。
骨性偏颌:表现为下颌骨左右不对称、偏斜或大小不一,连带牙齿中线不齐,下面部也发生歪斜、不对称。

不同情况的矫正方法
早期干预(适用于儿童生长发育期)
若发现孩子有牙齿偏颌倾向,家长需密切关注其口腔习惯。首先要纠正不良习惯,教导孩子使用双侧牙齿均匀咀嚼食物,及时提醒并帮助改掉吮指、咬唇等习惯。其次,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功能性矫治器,如肌激动器、功能调节器等,引导颌骨正常生长发育,改善轻度偏颌问题。另外,在换牙期,要密切关注牙齿萌出情况,一旦出现乳牙早失、恒牙萌出异常等问题,需及时就医。
正畸治疗
适用情况:适用于轻微牙性偏颌,以及生长发育期骨性偏颌的儿童和轻度偏颌患者。
治疗方式:通过矫正器对牙齿施加力量,使其移动到正确位置。常见矫正器有传统金属牙套、陶瓷牙套、隐形牙套等。
矫正器类型 | 优点 | 缺点 | 价格参考 |
---|---|---|---|
传统金属牙套 | 价格相对较低,矫治成效明显 | 美观度较差 | 较便宜 |
陶瓷牙套 | 颜色接近牙齿,美观度有所提升 | - | 适中 |
隐形牙套 | 几乎不影响美观,可自行摘戴,方便口腔清洁 | 价格相对较高 | 较贵 |
注意事项:正畸治疗周期通常为 1 - 3 年,具体取决于偏颌重度程度和患者配合情况。治疗期间需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,调整矫治器力度;同时注意口腔卫生,避免食物残留引发龋齿、牙周炎等问题。
正颌手术
适用情况:适用于重度的骨性偏颌,以及生长发育停止后的骨性不对称畸形患者。
手术方式及区别:
单颌手术:只做一侧的矫正,对上颌或是下颌进行截骨移位。医生在口内做小切口,通过对单侧的局部分段式牙床前段截骨,达到上下咬合正常、对齐的成效。术后痛感相对较低,改善成效较明显,适用于龅牙、地包天。
双颌手术:上颌整体截骨的同时下颌也要一起动,同时进行位置的调整。医生对上颚截骨移位固定后,下颌骨也适当截骨内推,达到牙齿排齐、骨骼对齐的成效。术后疼痛程度相对单颌明显,但矫正成效更好,适用于凸嘴、偏颌。
注意事项:手术前患者需进行全方面检查,包括口腔检查、影像学检查(如头颅定位片、CT 等),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。手术后需要一段时间修复,期间注意伤口护理,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,从流食、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;术后还需配合正畸治疗,进一步调整牙齿咬合关系,巩固治疗成效。
联合治疗
对于中、重度的偏颌,可通过正畸掩饰性治疗,即通过牙齿移动和调整来掩饰真正的问题;而重度骨性偏颌则需要进行正颌正畸联合治疗。此外,重度的偏颌也可能需要结合牙齿矫正、颌骨调整和正畸治疗等多种方法。

附加建议
牙套选择:轻微的齿性偏颌,选择隐形牙套、金属自锁托槽或陶瓷托槽均可;中重度齿性偏颌或骨性偏颌的正颌前后正畸,建议佩戴金属自锁托槽,因其摩擦力低,矫治速度相对较快,且技术成熟、适应症广。
日常注意: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期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,以免加重偏颌情况。
偏颌矫正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,由专精的口腔颌面外科或正畸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。患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,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案,并注意矫正过程中的口腔卫生、饮食和休息,以促进修复。
